[科技]Google紐約辦公室
in 電腦/網路/科技
在CNET看到這篇新聞,Google 在紐約最貴的曼哈頓成立了辦公室,這棟三層樓的建築是於1932年建造,作紐約港務局使用。面積有8千多坪。
總部位在加州Mountain View的Google公司,最近擴大在美國東岸紐約市的營運據點。
Google自2000年開始在紐約設立廣告業務據點,目前有超過500位員工,其中包括該公司最大的業務團隊,和總部之外最大的工程團隊。Google也開放媒體一窺這間特別設計的新辦公室。
Google廣告業務副總Tim Armstrong表示,紐約的廣告團隊表現突出,成功拉攏若干重要伙伴,包括最近與MySpace和美國線上(AOL)簽訂的交易。2003年, Google為紐約市增設工程團隊,此後有超過100個工程計畫由當地負責,包括:Google Maps、Google Spreadsheets、部份的Google Checkout、Google Blog Search和Google Mobile Search。紐約Google的工程主任Craig Nevill-Manning表示,紐約市有充足的軟體工程人才。
他說:「有許多電腦軟體工程師不願搬到加州,所以我們要在任何具備優秀軟體工程人力的地方設立據點,包括紐約市、邦加羅爾,和東京。」
新辦公室比之前位於時代廣場百老匯1440號的四層樓空間大了將近三倍,總計三層樓的面積高達30萬平方英尺(約8 432.95坪)。但不同的是,大多數員工都在同一層樓辦公,以方便協調溝通、縮短開發時間和刺激創新。
房地產專家估計,位於第8街111號的新據點,年租金約1,000萬美元,其功能性和設計類似Mountain View的總部。包括能讓任何高中男生垂涎的設備完善的遊戲室、桌上足球檯、桌上曲棍球、乒乓球和撞球桌,供員工放鬆心情和激發創意。遊戲室還有一個電玩區、懶人椅、按摩椅,甚至全套的投籃設備。
動動身體、活動筋骨的時間到了!
連電動玩具都有....
如同總部的員工,紐約辦公室員工也可享受全天供應的免費餐飲。主樓層有幾間小廚房,裡面裝滿飲料、零嘴和麥片。還有一間「迷你自助餐廳」供應早、午、晚餐。Google正在趕工一個佔據整層樓,且有廚師全天掌廚的大餐廳,預定11月開幕。
員工全天供應的餐廳,要吃什麼零食請自便
蛋糕... -_-
滿冰箱的三明治....
新辦公室剛好位於曼哈頓島光纖網路的最大的交會點之上,因此外界猜測Google計畫在此建立一個大型資料中心。Google可直接將伺服器連接地底的光纖網路,不需經過電話公司經營的網路。
過去一、兩年來,Google持續在全美收購未用過的光纖電纜,並協助若干城市,包括Mountain View和San Francisco建立無線網路。該公司也投資幾家開發另類寬頻服務的公司,其中一家Current Communications Group,使用一種透過一般供電線路提供上網服務的技術。
Nevill-Manning否認新辦公室將被用在軟體開發和業務活動以外的任何目的。他說:「我們沒有計畫在此地建立資料中心。我們準備把這間辦公室裝滿人,不是機器。對資料中心而言,這裡的房價有點貴。」
「走廊上請勿奔跑」....但是可以玩滑板車...
在網路業的金字塔頂端果然就是不一樣,工程師爆肝吐血在工作,相對的福利也是非常不錯,餓了有東西吃,累了有地方能休息。如果了解Google的人都聽過「Google 20」,指的就是80%的時間做正事,另外20%的時間你可以自由發揮,從事任何感興趣的計畫,就等於有20%的時間,每一個Google工程師正在激發創意做出新玩意兒。網路上流傳「另類Google 20」,內容說Google的辦公室裡,在20公尺的範圍一定會有吃的跟喝的,因為吃的、喝得都不缺,所以每位Google的員工都會胖個20磅。 >_<
真令人羨慕,Google裡面的人鐵定每個人都是geek或者是天才,享有最好的待遇。像我們這種低等的開發者,窩在實驗室,幾台Server發出吵死人的風扇聲,外加數台電腦主機放射出的輻射,3D小組:薪水低、智商低、戰鬥力低的準則,冰箱裡只有vodka、紅酒跟永遠剩一口的汽水,沒有吃的。喝的有老人茶跟難喝的即溶咖啡。唯一的休閒大概就是說老闆壞話跟在走廊看大學部女俏生........
嗯。天公疼好人,雷公怎麼不把老闆劈死?
(文章部份節錄 Maggie Reardon/CNET Networks)
2 Comments:
微軟的總部冰箱也是滿滿的"哈根大使"~~
我們只有喝死人不償命的一元汽水 ><
12/05/2006 07:06:00 pm
有一元汽水喝不錯了...
看我們實驗室只有茶包配熱水喝
而且Trend也算台灣少數大的軟體公司...
記得升到經理的時候提拔我一下.. >_<
12/06/2006 04:26:00 pm
[貼留言]
<< Home